案 由:
随着我国城市进程加快、物质生活的提高,群众对拥有健康身体的欲望日益强烈,积极参与各种健身运动,对丰富居民业余生活、提高居民身心健康水平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1995年6月国务院颁发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08年国务院批准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2016年6月23日李克强总理签批了第二个《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五年计划。同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粤府(2016)119号文件,印发《广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提出两个阶段发展目标,人均体育场所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以上,市、县(区)均建有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和全民健身广场(公园),城乡普遍建成15分钟健身圈,新建居住区和社区体育设置覆盖率达到百分之百,公共体育场地设置开放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二以上,具备开放条件公办学校体育场地设置向社会开放比例达到百分之六十五以上等。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和建设小型化、多样化的活动场馆和健身设置。同时指出各地应当将全民健身工作相关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加大财政支持和统筹力度。还指出完善规划和土地政策,将体育场地设置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合理安排体育用地。还指出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监督检查,基本形成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健身过程的现代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会城也随着公共健身设置进社区、进公园,市民投入健身的热情空前高涨,市民的健身活动蓬勃发展,那里有公共健身设置那里就围着一帮人做健身,此外唱歌、街舞、跑步、散步、打羽毛球、打乒乓球等遍地开花,公共健身器材及场所增添不少,然而,对比国家全民健身规划要求,群众高涨的热情及需求还有不少差距,主要集中在:
第一,对国家的全民健身计划宣传力度及深度不较,参与的人群相对较少,群众对全民健身日知者甚少。
第二,公共健身布局网点少。
第三,器材配置少,也欠缺科学配置。 第四,器材缺少保养和维修或跟进不及时。 会城这么一个人口密集的城区,公共健身的网点少、器材少,广泛性欠缺。如中老年人很多有腰痛、背痛的毛病,没有双杠、单杠、吊环(仅河南公园有吊环)等器材帮助牵引,时不时会作痛,所以有一部分人很无奈地上马山找替代品——树的橫枝,加上地面是山坡斜度大,横枝也不好抓,横枝易断,做这动作有危险的,也破坏了绿化。相比东莞农村的自然村,虽人口少,但全民健身的网点、器材及器材的全面性比较,则自然村强得多。
为了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全面落实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的各项措施,为此建议: 1、大力宣传国家的全民健身计划,普及到市民心中。 2、增加布局网点,如马山、古冈山、动物园等市民长期去健身的地方。 3、健身器材尽可能全面一点,尤其是对一些疾病有辅助性疗效的器材,如单杠、双杠、吊环等。 4、尽可能、最大化开放体育设置,如体育局的大锅底运动跑道,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等场所。 5、落实新建居住区的健身器材设置。 6、完善健身器材的管理,实行专人负责和跟踪、登记制度等,完善管理体系。 7、逐步形成全民健身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健身过程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